坦克的防护之力

2021-08-27 15:18:23 1550

坦克的防护之力,是保障坦克生命力的重要一环,也是保障坦克驾驶员生命的重要因素。坦克的防护越强,其生存能力就越强,这也许能够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。

坦克的防护之力 

99A

现如今,各国主战坦克都加装了,主动防御系统。就是当有反坦克导弹或炮弹来袭时,系统就会根据雷达参数设定拦截数据,计算出拦截弹发射时间和角度,随后发射拦截弹,将危险消除。如,我国的99改进型坦克,主动防御系统具有一部小功率毫米波雷达,能在气象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对敌方实施探测,成像后压制系统将对激光、红外、微光系统实施激光压制,导致致盲。或对单纯光学系统进行攻击,导致观瞄人员致盲,此外还有诸如瑞典萨伯的LEDS-150、德国阿维斯坦克主动防御系统、乌克兰ZASLON主动防御系统、美国"陆军综合主动防护系统"(IAAPS)等。先进的防御系统为坦克的生存能力提供重要保障。

然而,在早期的坦克设计中,以克服障碍和安装武器为出发点设计坦克,除了车首斜面顺便增强了抗击打能力外,侧面毫无防弹构型,机枪弹连续击打即便无法击穿,也会造成内壁碎屑横飞伤及乘员,更无法抵御炮弹。如法国诺FT型坦克,其在车首部分采用分段倾斜设计,炮塔四周采用内倾结构设计,但车身四周却无重要的防护设计。

在焊接技术不成熟的年代,铆接技术是防护的重要手段,一块块装甲板铆接在结构框架上,搭成封闭表面。

坦克的防护之力 

T-34

1940年开始服役的苏联T-34型坦克正面装甲采用焊接方式设计32度的斜角。向世界证明的焊接技术的可靠性。随即德国借鉴了这一做法,在黑豹坦克上,开创了采用装甲板相互啮合的连接方式,加强车体和炮塔的主要焊接部位。苏联发现这种做法后,随即借鉴用于"斯大林"重型坦克。

除了在坦克铸造方式方向的改进,在其材料上了发生多样变化。如,在装甲开始采用多种复合材料,以及表面渗碳等热处理手法。如在1918年,英国提出将陶瓷和钢层叠的复合装甲设想,在1960年才开始付诸实践的并生产的"乔巴姆装甲",首先拟用于MBT-80计划,在"挑战者"I、II上成功实现;德国为"豹"2开发了填充陶瓷加聚苯乙烯材料的多层复合装甲,美国在装甲中加入贫铀进一步增强防护效能,装备于M1A1HA和M1A2。

坦克的防护之力 

M1A2

不甘于人后的苏联则在装备T-64上,研发出带玻璃纤维材料的多层复合装甲,并不断改进,并普遍装备于T-72、T-80等主战坦克上。而在较为次要的裙板上,则加入相对廉价而有效的橡胶层协防。

坦克的防护之力 

T-80

在装甲之外,坦克上还装备有附加装甲。当坦克装甲提升到一个的时候,则会将目标转移到另一个方向。为更好地防御破甲弹,因此在如何利用好附加装甲成为了各国的研究领域。爆炸反应装甲随之应运而生,它是一种在装甲上安装一种惰性。当有破甲弹这些可以击穿坦克的武器来袭时,它们一旦接触坦克装甲上的惰性,惰性就会向外爆炸,来降低对坦克的破坏。1982年,以色列在对黎巴嫩的作战中。使用反应装甲,并大放异彩。随后反应装甲风靡全球,成为几乎所有坦克改进升级时的必备品。

坦克的防护之力 

被动防御不如主动出击。上世纪80年代,主动防御系统开始出现,款有苏联研制的"鸫”防御系统。苏联解体后,由俄罗斯接替苏联技术,1993年装备了"窗帘"主动防御系统。这是一种利用光电对抗装置和烟雾系统干扰敌方的激光测距仪、激光目标指示器以及半主动视线导引反坦克导弹。还有如美国M1坦克装备的VLQ6主动防御系统。

坦克的防护之力

时间进入到21世纪,大量的黑科技的出现各国坦克在的动力、火力、防御方面被赋予更多的技能,在未来的坦克世界中谁主沉浮,值得我们拭目以待。


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所转载的所有文章、图片、音频视频文件等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,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 邮箱地址:3205845866@qq.com